跑酷董事局> 正文

环球观察:这一“安居工程” 让它们在都市也能“诗意栖居”

时间: 2023-06-25 17:20:41 来源: 东方网·东方快评


(资料图片)

随着生态环境向好,一大批野生动物正走进都市生活,“与貉为邻”在上海已不足为奇。由此也引发一个问题:在城市,特别是人口密集的超大型城市,人与野生动物如何和谐共生?彼此的边界在哪里?据上观新闻报道,6月20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条例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随着各地公园城市建设,以及小区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绿植越来越丰富,一些中小型哺乳类野生动物陆续进城,进入小区,让居民喜忧参半。有人喜爱,有人惊慌,管理部门在科普:不要投喂,不要攻击,处理好垃圾。

人类本身就是动物大家族中的一员,从更长远的时间看,不是野生动物进入了人类生活区,而是人类占据了本该属于野生动物这些“原住民”的家园。多少年前,很多城市大部分地方还是田地森林,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些本该属于动物的栖息地成为了现在人类的生活区。所谓的动物进城,更像是它们返回了自己原本的家。

但是,对动物进城的包容,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任其在小区“流浪”。我们打造青年友好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同样需要打造动物友好型城市。把人类独居的城市变为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城市,由此带来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比如,且不必说带来更好的生态平衡,仅让那些不会对人类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的野生动物在城市一定的范围内自由生活,对城市旅游就会带来无限商机,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就是一大贡献。

此次上海《条例》,明确建立野生动物栖息地制度,主管部门定期对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编制市野生动物栖息地名录。对违法取土、阻断水源等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行为的,最高处以十万元罚款。不仅如此,《条例》也强调公众参与意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比如,规定相关组织和个人可依法参与收容救护野生动物工作,明确禁止食用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利用野生动物进行展示展演应当保障其健康状况,并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这传递出上海以各项制度安排、管理方式,在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的轨道上打造生态之城的力度和决心。

无独有偶。北京在2022年在部分有条件的绿隔公园建设20处自然带,促进人工林向近自然林转变,为野生动物保留栖息空间。通过在特定区域划定自然带,维持自然带内植物群落的原生状态和自然演替过程,适当补植食源、蜜源、多刺、蔓生植物,促进人工林向近自然林转变,营造健康的森林系统,为小型野生动物、鸟类提供食源和栖息地,并在必要情况下开展人工辅助措施。这相当于给进城动物搞了一个“安居工程”。如此一来,昆虫、鸟类可以在这里繁衍生息,土壤会逐渐改良,一些小型哺乳类野生动物们也拥有一个小小的家园。居民不必再担心在小区受到野生动物的惊扰,而是可以直接到这些自然带走个“亲戚”。今年5月最新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显示,北京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已增加至608种,其中鸟类515种。监测数据表明,与10年前相比,全市鸟类种类增加了近百种。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离不开法治建设的保驾护航。上海以地方立法形式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北京则不断丰富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模式,深化“行刑衔接”,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坚实的司法基础。上海、北京的做法,是我国大都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和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的一个代表,值得更多城市借鉴。

关键词: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